主題教育│今日學“習”專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
節選第九專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和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間的報告、講話、說明、演講、談話、文章、賀信、指示、批示等410多篇重要文獻,分18個專題,共計1031段論述。其中部分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專題摘編》的框架結構,為我們科學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和精髓要義提供了重要遵循。18個專題,總體上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專題為第一部分,第二到第四專題為第二部分,第五到第十七專題為第三部分,第十八專題為第四部分。四個部分前后銜接,相互貫通,既講是什么、又講為什么,既講怎么看、又講怎么辦,既講學什么、又講怎么學,形成一個科學系統、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整體。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九專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一、全面依法治國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4年10月20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85頁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我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我們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密織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04頁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4年10月20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91-92頁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說過,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形式。我們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消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89頁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從理論上回答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不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新成果,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加強法治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指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
——《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99頁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對這個總目標作出了闡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4年10月20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92-93頁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貫穿決定全篇的一條主線,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1-112頁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要堅持立法先行,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要加快建設包括憲法實施和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確保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要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黨章等黨規對黨員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黨員不僅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而且要嚴格遵守黨章等黨規,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夾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2頁
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四、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
——《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4頁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我們黨總結運用歷史經驗,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勇于推進憲法理論和憲法實踐創新,積累了許多新鮮經驗,深化了對我國憲法制度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一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我國憲法最顯著的特征,也是我國憲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的根本保證。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揚民主,領導人民制定出體現人民意志的憲法,領導人民實施憲法,確保我國憲法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
二是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維護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和基本政治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才能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我國憲法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根本法律依據。只有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才能保證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
四是必須堅持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憲法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項,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總括性、原則性、綱領性、方向性。憲法是國家一切法律法規的總依據、總源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只有堅持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堅決維護和貫徹憲法規定、原則、精神,才能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
五是必須堅持憲法實施與監督制度化法規化。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必須用科學有效、系統完備的制度法規體系保證憲法實施,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加強憲法監督,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六是必須堅持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七是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憲法。憲法作為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體現黨和人民事業的歷史進步,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只有緊跟時代要求和人民意愿,遵循法治規律,在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前提下,推動憲法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能永葆憲法生機活力。
——《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2022年12月19日),《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0日
五、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發,突出重點任務,扎實有序推進。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3-114頁
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優化立法職權配置,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要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訂、及時修改。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4頁
推進嚴格執法,重點是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要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4頁
推進公正司法,要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都要旗幟鮮明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絕不容許利用職權干預司法。“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司法人員要剛正不阿,勇于擔當,敢于依法排除來自司法機關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堅守公正司法的底線。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杜絕暗箱操作,堅決遏制司法腐敗。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夾文獻出版社2020版,第114-115頁
推進全民守法,必須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增強青少年的規則意識。要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15頁
高級干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目標和任務的關鍵所在。之前,我們通常提的是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在準備這次講話時,我反復考慮,覺得應該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為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首先要解決好尊法問題。只有內心尊崇法治,才能行為遵守法律。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
——《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35頁
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嚴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規范司法權力運行,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促進司法公正。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